张文思:一位税法教师的平凡之路
在大学里,税法课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难懂”的科目,但在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课堂上,我总是尽力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刻意追求耀眼的光环,只是日复一日地钻研教学、关心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01、从会计实务到税法教学:一次自然而然的转型
2019年,我结束了在太原市人才大市场往来会计的工作,进入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担任财经学院教师。对我而言,这次职业转变并非刻意规划,而是水到渠成的选择。
在企业工作时,每天接触各类企业的账务处理、税务申报,对税法的实际应用有着深刻的理解。我发现,许多企业会计人员对税法政策的理解并不透彻,甚至因为误读政策而多缴或少缴税款,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税法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结合实务,让学生真正理解税法在现实中的运用。
“税法不是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则。”我常常这样告诉学生。正是这种从实务中带来的视角,让课堂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02、让税法课“活”起来:教学方法的探索
刚站上讲台时,我也经历过新手教师的困惑——如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税法的逻辑,而不是机械记忆?
我尝试用案例教学法,把企业真实的税务处理案例引入课堂。比如,在讲解“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时,我会让学生分析一家制造业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计算在不同情况下如何合理抵扣税款。学生反映:“以前觉得税法就是背税率,现在才知道原来每一步计算都有它的道理。”
2021年,我主讲的《税法》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课程。评审专家评价:“该课程的最大特点是‘接地气’,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税法的实际应用。”同年,我在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税法不仅是技术,更是社会责任。”这是我希望学生能领悟的道理。
03、科研与教学结合:在探索中成长
除了教学,我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2022年,我参与了一项省级课题,我将课题中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比如在讲解税务相关知识点,引入相对应的课程思政。同年,我还申请了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教师的科研不一定要多么高深,但一定要对教学有帮助。”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研究工作。
04、教学之外:与学生共同成长
除了课堂教学,我有两学期还曾兼任教学干事,负责教学成绩管理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高校教育的运行机制,但也因为工作压力大,我的身体一度吃不消。最终,我选择回归教学本职,把更多精力放在课堂上。
2023年,我被评为“评建先进个人”,2025年再次获得“先进个人”称号。这些荣誉对我来说,并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认真工作后的自然回报。
在学生眼中,我不仅是老师,也是可以交流的朋友。曾有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迷茫,向我咨询是去企业做会计还是考税务局公务员。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帮学生分析两者的工作内容、发展路径,以及税法知识在不同岗位上的应用。“老师当年的企业经历,让我更清楚自己适合什么。”这位学生后来顺利进入一家国企税务岗,至今仍和我保持联系。
我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解答学生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研究。但正是这样的平凡坚持,让我的课堂有了温度,让学生真正受益。 “税法会不断修订,但税法思维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我希望他们走出校园后,不仅能记住税率和公式,更能理解税法背后的逻辑和社会意义。 这或许就是教育的真谛——不在于教师个人取得多少荣誉,而在于能否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在这条平凡之路上,我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上一篇:张腾飞:当物理公式照进心灵
下一篇:刘晓红:以文化为桥,以匠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