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霞:以教育家精神为轨,铺就学子成长之路
在时代的滚滚车轮中,轨道交通如钢铁巨龙般穿梭于城市与大地之间,承载着无数人的出行与梦想。而作为一名大学轨道交通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 —— 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为国家培养出能够推动轨道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栋梁之材。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教育路上的故事,讲述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书写育人篇章。
2022年5月我离开轨道交通公司来到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从地铁一线到教育一线,从站台到讲台,变的是工作场景,不变的是守护安全、追求卓越的初心。曾在地铁车站控制室里紧盯屏幕,为列车安全通行分秒必争;如今站在三尺讲台前,为学生点亮知识灯塔。我深知,地铁轨道上承载的是万千乘客的生命安全,而教育这条 “轨道” 上,承载的是国家交通事业的未来。
在地铁一线,我见证过凌晨三点检修人员弯腰调试轨道扣件的身影,目睹过暴雨天值班站长冒雨引导乘客的坚守,这些画面让我深刻理解什么是 “责任”。当我转身走向教育一线,便将这份 “责任” 浇筑进课堂。实训课上手把手纠正学生操作流程,就像曾经反复校准信号机角度;论文指导时与学生彻夜探讨智慧运维方案,恰似当年和同事协力处理运营事故。站台的广播声提醒着列车准点运行,而讲台的话语声,传递的是轨道交通人的精神火种。
从站台到讲台,我带着地铁一线积累的实战经验,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把真实的故障案例变成课堂上的 “活教材”,用视频和图片还原复杂的运营场景,让学生在模拟运营中提前感受职业使命。我始终相信,只有将一线的 “泥土味” 融入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扎根行业、脚踏实地的轨道交通人才。如今看着学生们毕业后奔赴各地,就像目送一列列崭新的列车驶出站台,带着希望,驶向远方。
在上学期的《小型轨道交通系统控制》课程设计中,我安排学生编制联锁表,这是一个仔细且繁琐的工作,过程中我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确实有的同学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但也有同学接受度较低,找不到入手点,我不断反思怎么能让他们更积极主动,怎么能让学生掌握的更深入。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融入了 “师徒制” 传承模式,安排班级里操作能力强的同学作为 “小师傅”,在实训中一对一指导。同时,我借鉴 “游戏化闯关” 理念,为每个实训任务设置积分和勋章奖励,当“一带一”完成一个任务,就给予相应积分,积满一定分数可以兑换额外的实训指导时间或故事分享。慢慢地,每个同学的操作都越来越熟练,脸上也有了收获的满意与自信的笑容。最终,在学期末的实训考核中,每个学生都提交了合格的联锁表,并且在过程中的列车模拟运营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分析能力。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只要用对方法,给予关爱,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光发热。
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们讲述中国轨道交通从 “追赶者” 到 “引领者” 的奋斗历程。从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的艰难探索,到如今中国高铁成为国家名片,无数轨道交通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辉煌。我希望这种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精神能够在学生们身上传承下去。最终,能将我们的学习成果成功应用于城市地铁线路,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看着学生们跃跃欲试的小脸,我更加坚定了育人的信念。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轨道交通教师,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我们的教育实践,与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紧密相连;我们的教育智慧,在创新与传承中不断升华;我们的人文情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之路。让我们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继续在教育的轨道上砥砺前行,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轨道交通人才,为祖国的交通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下一篇:古京磊:一腔热血,逐梦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