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几点思考
(2018年1月27日)
近年来,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办学行为不断规范,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学生课业负担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据调查,大部分家长都感觉到并反映学生的实际作业量仍然存在严重“超标”问题,有的中小学生熬夜写各科作业甚至有写到凌晨12点以后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到校时间早离校时间晚,学生普遍早出晚归两头黑。二是家庭作业多,导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近视眼增多、体质下降等危害,也缺少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成为了一架学习机器,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考试多,每学期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除固定的期中期末考试外,还有月考、单元测验等等。并且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都在全年级排名,还召开家长会把全班每个学生的成绩以及在全班全年级的排名情况下发给每个家长。学校这样做一方面是体现了学校老师负责任,值得肯定,但是忽视了给学生带来的莫大的压力,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多年来,教育部门出台过各项减负政策,但往往都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始终不能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
楼阳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着力解决中小学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中小学课外负担重的实际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与对策:
一、端正办学思想,提高对“减负”的认识。
认真学习党的相关文件,领会教育政策和法则,从根本上转变我省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减负”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各学校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中层领导分兵把口,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减负”工作要求和规定,完善各项督导制度,把“减负”工作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目标考核。
二、学生作业要真正减量提质,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
对学生的作业要进行总量控制,形式多样。一是要严格控制学生实际书面作业总量,坚持科学合理布置作业。二是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校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精讲精练,力争做到书面作业当堂完成。作业布置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口头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学校上晚自习的学生下晚自习后尽量不再布置作业,给孩子相对充足的时间休息。三是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管理与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布置、批改、讲评学生作业情况的检查。教师应认真履行责任,书面作业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批全改,不把责任转嫁给家长或者要求学生相互批改作业。
三、建立健全“减负”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首先应以法规、条例等形式对学生的课程和作业量作出明确规定,规定好中小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合理安排中小学生课外作业,并要切实落到实处。二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各科课程,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随意增减学科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难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订规定以外的任何教辅材料。三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周活动量,充分利用活动课,大课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许占用学生的课间、午间、休息时间、节假日。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四要通过监督机制,严格控制作业量。执行义务教育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1.5小时、2小时以内。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适时对学生给予个性化学法指导。
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要认真落实“减负”的各项规定,对于形形色色的剥夺学生正常休息时间的做法应给予严历查处。鼓励社会各界对学生“减负”进行监督,建立“投诉信箱”和“投诉电话”。
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加强师德和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生创设—个宽松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氛围,这是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有力措施。让学生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善育人环境,改善师生的人际关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耐心帮助教育学生,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刻苦学习精神,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规范考试制度,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小学取消期中考试,通过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察,结合期未考试,正确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优化考核制度,学习成绩评定继续实行等级制,并不准以考试成绩排名次,确立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家校结合,共同做好“减负”工作。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向社会、向家长宣传教育改革的形式、任务,使家长明确“减负”的目的、意义,并且支持学校“减负”的一些做法。在家不给学生施加心理上、学习上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家长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