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美术学院金丝(冷)珐琅画非遗微专业启动,探索“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新模式

时间:2025-10-21     阅读:0

近日,美术学院金丝(冷)珐琅画非遗微专业启动。为推动国家级非遗技艺——金丝(冷)珐琅画融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产学研创”一体化育人模式做出新尝试。校院两级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13

此次微专业建设,特邀非遗大师毕志勇担任领衔导师。毕志勇作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副教授、金丝(冷)珐琅画非遗传承人,将带领团队为学生授课。课程设置上,构建了“理论+实操+项目”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包括珐琅画概论模块,核心技法模块,艺术创新与应用模块。微专业特色鲜明,不仅让学生深入学习源于景泰蓝工艺的金丝(冷)珐琅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掌握掐丝、点蓝等核心技法,同时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过理论讲解、大师示范、实践操作和作品创作,让学生全面掌握金丝(冷)珐琅画的制作流程和艺术表现手法。

14

张建平副校长在总结中讲到,学校将以微专业为切口,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输送更多复合型艺术人才,助力山西非遗走向新时代新市场。

15

金丝(冷)珐琅画微专业的启动,是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深耕非遗传承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美术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工艺传承—设计创新—实践落地”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在非遗传承人协同下,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技艺研习与创新探索中,厚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自觉。学校也会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为微专业搭建更广阔的实践与市场对接平台。相信在院校的合力推动下,这批掌握非遗技艺解码、现代设计转化与商业价值实现能力的学子,必将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新生力量,让金丝(冷)珐琅画这一传统工艺瑰宝,在新时代的文化浪潮中,跨越岁月长河,绽放出更为璀璨的时代光芒。

美术学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