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sxyykjxyxcc@163.com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参建协作队的自我管理“蜕变记”

时间:2025-09-04     阅读:0

在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由宋兴航校长亲自组建的参建协作队。自2022年起,他们怀揣“爱校、促管、互助、精进”的队训,从校园管理的细节处发力,在学校发展的征程中扎根;一届届队员接力传承,哪怕只留几人驻守,也始终以奋斗为笔,让青春在服务建校的实践里闪光,让“拓荒精神”在代代接续中愈发鲜活。从今天开始,党委宣传部特别策划推出“参建队的故事”专栏,邀请参建队的指导老师与队员们,分享他们在校园里的实践点滴、成长感悟。这里有汗水浇灌的收获,有协作凝聚的温暖,更有青年与学校同频共振的赤诚。让我们一同聆听这些与校共生的故事,见证青春力量如何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生动注脚。

“以前总觉得‘自我管理’是空泛的概念,加入参建协作队后才明白,它就藏在每一件小事里——如何平衡工作与休息,如何整理内务,如何调节情绪。”队员师建树的感慨,道出了八名协作队学子的共同心声。在两个月的留校实践中,《习惯养成教育计划》的“自我管理提升”板块,引领他们完成了一场从“手忙脚乱”到“井井有条”的华丽蜕变。

内务整理:蜕变的起点

整洁的内务,是自我管理的第一道门槛。初入宿舍,队员们大多手足无措:被子歪斜,衣物在柜中堆叠如山,洗漱用品散乱无序。“在家从没自己整理过房间,都是妈妈打理。第一次花了两个小时,结果还是不合格。”队员张国秀回忆道。为攻克难关,老师开展了专项内务培训,细致讲解从叠被技巧到物品定位的每一个细节。队员们更自发组建“互助小组”,内务能手主动结对帮扶,手把手传授整理诀窍。

12

一周的勤学苦练,成效显著。在第二次内务检查中,所有宿舍均达到“床铺整洁、物品有序、地面干净”的标准,张国秀与杨博雅的宿舍更获评“优秀样板”。“如今,晨起叠被、桌面归整已成习惯,睡前备好次日衣物,这种秩序感让一整天都清爽高效。”师建树分享着他的新日常。

时间规划:蜕变的引擎

协作队的留校生活紧张而充实:值班组需24小时在岗,完成值守巡查;非值班组则与值班组共同参与晨训、恳谈会、防汛绿化及各类突击任务;全体队员还需自学“兴航周语”、撰写心得、参与周三交流会,并应对每周一次的“能力提升”周考。初期,时间规划的缺失让部分队员顾此失彼。“有次因专注协助学院事务,忘了提交心得纸质版,挨了批评才惊觉规划的重要性。”队员李财权坦言。

13

在老师指导下,队员们开始制定详尽的“个人时间计划表”:晨训、工作、学习、午休、劳动、自学、复盘、休息……每个时段都被清晰标注。“有了计划表,告别了手忙脚乱。按部就班执行,任务都能按时完成,还能挤出时间看书锻炼。”队员要武子獒的笑容里透着从容。

情绪管理:蜕变的基石

面对留校工作中的挑战——恶劣天气下的巡查、体力透支的劳动、失误后的批评……负面情绪曾是不小的困扰。为此,学校值班干部房生露、贾佳、白艳芬等开设了情绪管理讲座,结合自身阅历,传授情绪识别与调节的技巧。

14

“有次因值班记录漏记重要信息被批评,满心委屈甚至想放弃。”队员杨博雅回忆道。恰在当日下午的讲座上,值班干部刘建军分享了自身因失误受挫的经历,并教授“深呼吸法”与“积极心理暗示法”。“讲座让我冷静反思,意识到问题在于不够细心。之后工作更专注,再未犯类似错误。”杨博雅说。如今,队员们面对问题不再轻易抱怨沮丧,而是主动运用所学方法调整心态,以积极姿态迎接挑战。

蜕变,在实践中升华

从内务的条理分明,到时间的精准掌控,再到情绪的成熟应对,参建协作队的学子们用两个月的时间,将“自我管理”从抽象概念内化为切实能力。这场始于“手足无措”的旅程,最终抵达了“游刃有余”的彼岸,为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