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满者水之将溢
兴航周语/总224篇 8月4日/星期一
“满”字在汉语言文字中可谓是一个有趣的存在:我们追求生活美满、人生圆满,同时也深知水满则溢、人满则败,故而又经常强调为人处世切不可自满。明代语录集《菜根谭》有云:“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未溢,切忌再加一滴。”处于志得意满之时的人,就好像一杯将要满溢却尚未溢出的水,千万不可再往其中增添一滴。此语看似朴素,实则意味深长,其背后蕴含的是古圣先贤对“满”的敬畏与警惕。窃以为,古今同理,此句中的几重智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领悟。
一、不可自得自满,否则难有进步。杯子一旦盛满了水,再想注入新的液体,则必溢无疑。这简单的物理现象,却是人生学问中一个深刻的隐喻。倘若一个人的内心如那满溢的杯盏,自满便会像一道无形的堤围,悄然阻断清渠活水的涌入。一个人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内心充满了自满的情绪,便再也没有空间去接纳新的知识和技能。当其日益沉醉于已有的成就之中,难以看到自身的不足,更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如此这般,又怎能实现进步和提升呢?即便天资聪慧如方仲永,最终亦“泯然众人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要保持空杯心态,不断清零自己,才能在生命长河中不断汲取新知和养分,获得成长和精进。
二、不可居功自傲,务必谦虚谨慎。居功自傲就如同居盈满者,若再添一滴欲望之水,则容易招致不可挽回的灾祸,即便有盖世的功劳,也难逃败亡的命运,历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真正的智者明白,功劳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机遇的眷顾以及诸多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能够以持重之心制衡骄矜,以谦卑之心承载荣誉,以谨慎之态面对前路,故而终得行稳致远。一代名臣曾国藩一生信奉“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惜福之道,功业鼎盛之际亦知收敛锋芒,他将书斋命名为“求阙”,正是对“盈满”最清醒的警惕与对“未满”境界的主动追求。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古今同理。
三、需有用人之智,亦需自知之明。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肩膀纵使坚如磐石,所能担负的重任终究有限。真正的领导者,必怀卓越的用人之智,善将千钧重担分与众人共担,通过发现团队成员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分配任务,让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汉高祖刘邦深知自己不善军事指挥,故任用韩信为大将,张良为谋士,萧何为丞相,各尽其才,最终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其不仅有识人之明,亦有自知之明。当一个人能够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所在,懂得适可而止、量力而行,在能力所及天地间从容耕耘,自然能够不断精进有所收获,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四、学习小满智慧,切忌大满思想。关注二十四节气的朋友可能留意过,小暑之后有大暑,小雪之后有大雪,小寒之后有大寒,但小满之后却没有大满,为什么呢?在北方,小满的“满”一般指作物籽粒渐渐饱满,而在南方,小满的“满”常指雨水丰盈,饱含了人们对雨水适度的期盼。小满时节,如果雨水适度,则有利于作物丰收;雨水不足,则可能导致作物减产。但是,如果雨水太多,就如杯水满溢,不仅对农事不利,江河湖泊还会有洪涝的风险,所以大满一词并不符合人们的期盼。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将满未满、小得盈满的小满状态恰是刚刚好,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学以致用。
盈满之杯,一滴即溢;人生之舟,在未满处,方有智慧的回旋空间。正所谓:“君子谦谦,温和有礼,有才而不骄,得志而不傲,居于谷而不卑。”《周易·谦卦》通篇对谦逊美德的阐述大致可概括如此。“居盈满者如水之将溢”的箴言如警钟在耳畔长鸣,惟愿我们都能够以之时时自省、事事砥砺,秉持谦德,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如此必能在纷繁世间游刃有余,逐步抵达充盈而从容的生命之境。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