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喜临怒看涵养
兴航周语/总219篇 6月23日/星期一
明代小品文集《小窗幽记》有言:“临喜临怒看涵养。”涵养高的人,即使在极端的情绪波动面前,也能保持冷静和克制,喜不失节,怒不变容,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控制情绪的修养功夫,是一个人自我调控的重要体现。其实,日常工作、生活中,无数大小事宜均在考验着我们的喜怒涵养,涵养深厚者,往往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遭遇的种种挑战;而涵养不足者,则容易被情绪所左右,陷入无尽的烦恼与纷争之中。那么,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呢?
一、面对突发情况,冷静彰显涵养。生活中,突发情况如同不速之客,常常让人措手不及。此时,能否保持冷静,是衡量一个人涵养高低的重要标准。例如,马路上开车,突遇行人违规横穿,是愤怒地鸣笛辱骂,还是冷静减速避让?前者只会让自身陷入情绪漩涡,后者却能化险为夷,更显风度。所谓“临怒看涵养”,便是此理。昔日谢安收到淝水大捷战报之时,面不改色继续对弈,待客追问才淡然道:“小儿辈大破贼。”这般临喜冷静,正是深厚涵养之体现。
二、遭遇他人误解,宽容展现涵养。在日常交往中,被人误解是难免的。当遭遇他人的误解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也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涵养水平。比如,在工作中,同事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误解了你的工作意图,对你进行了批评。涵养高的人不会立刻反驳,不会被愤懑裹挟,而是会先感谢同事的提醒,然后详细表明自己的工作思路和计划,消除误解。宽容的态度,不仅有利于化解矛盾,同时也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战国时期,蔺相如对廉颇的误解未有半分嗔怒,唯怀宽容,最终化解干戈,留下美名。此非深厚涵养者不能及也。
三、身处利益纷争,理智体现涵养。在利益面前,人们往往会暴露出最真实的一面。当身处利益纷争时,能否保持理智,是考验一个人涵养高低的关键时刻。涵养低的人,一旦涉及到利益问题,就会变得贪婪和自私、急躁,为了争夺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会与他人发生激烈的冲突。而涵养高的人,则会以理智的态度看待利益纷争。他们会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被眼前小利所蒙蔽,通过合理的途径及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利益面前淡然处之,取舍有法,进退有度,如此方显大格局、高境界。
四、面对挫折失败,乐观反映涵养。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是陷入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一蹶不振、放弃努力,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是人生的终点?还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把挫折和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前奏,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调整策略、继续前行,也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涵养水平。不怨天尤人,不垂头丧气,永远保持乐观,永远心怀希望,这应是一个人尤其是干事创业者的必备涵养。
五、与人交流沟通,平和透露涵养。言语交流,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平和之态则是涵养的自然流露。与人交流沟通时,有涵养者言辞温婉、语气和缓,尊重差异,寻求共识。他们不会恃才傲物,不会盛气凌人,能够以平等之心、友善之意待人接物。这份平和,展现在举手投足间、谈笑风生中,是内在涵养的外化,让人如沐春风。反之,有的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激动,大声吵嚷,甚至会恶语躁动加持,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在远离此类人的同时,我们亦应以此为镜,时时自省。
可以说,涵养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一个人的层次高低。一个人在面对突发情况、遭遇他人误解、身处利益纷争、面对挫折失败以及与人交流沟通时,能否做到很好的自控,守住内心的道德与秩序,是其有无涵养的充分体现。当然,涵养并非天生,而是后天修炼的成果。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去淬炼心志:无事时警惕杂念,有事时避免浮躁;得意时戒除骄矜,失意时消解怨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努力提升自己的涵养,便可如园丁育花,时刻修剪歪枝,日久天长,终可得满园春色、满树桃李、满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