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时代呼唤思政创新

时间:2020-11-16     来源: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11月16日、星期一)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事关人才培养大计。当前,互联网飞速发展带来的多元思潮而洐生的功利化倾向以及利己主义甚嚣尘上,“00后”因特定时代而表现出不同以往的思想特征等,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不得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当此情况,如何通过思政教育有效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成为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窃以为,挑战亦是机遇,若能不断改革、有效创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必能突破困境、破解难题。

一、切实提升重视程度。思政课在不少高校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要想真正发挥思政教育效用,高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切实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开展书记、校长进课堂活动,校领导班子主动承担思政课程,走进学生日常课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思政“引路人”。努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也可为全校教师讲好思政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以此全面推进思政教育的落实与开展。

二、丰富思政课程内容。思政教学必须在内容上下大功夫,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聚焦其所思、所想、所求,使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合拍对路,真正把教材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实践指引,把“有意义”的内容变得“有意思”,以此增强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开设的思政选修课《深度中国》,就因为聚焦当代中国理论与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视野广阔、剖析精深,而赢得大学生的喜爱,因而能够在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中,引导学生深度了解中国发展大势,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牛鼻子”,要想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必须创新方式方法,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政教学“活”起来,做到既“营养丰富”,又“美味可口”,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重庆科技学院思政微课大赛师生同台比赛,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现场演绎如何把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又如,浙江大学“优秀学长进课堂”活动,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来讲思政公共课,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成长感悟,以知心话触动学生灵魂。这些新颖的尝试较好地克服了“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现象,一改传统思政课的呆板和枯燥,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四、做好课程思政推广。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政教师的事,而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分内事。思政课需要提升针对性,专业课也要挖掘出更多精神内涵、育人资源。各高校必须打破思政教师、思政课程“单兵作战”的困境,让每一位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例如,北京林业大学的“5分钟林思考”思政探索,每节课抽出5分钟,师生之间分享思考、交流心得,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思想境界,就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五、加强网络技术融合。当今时代,互联网早已突破了课堂、学校和知识的传统边界,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教师急需树立“思政课+”和“互联网+”的教学理念,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海量、互动的优势,把“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的正面效应。例如,清华大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借助微信互动进行现场答题和讨论,还能够随时利用“弹幕”功能,在看视频课、答题和评论时发表观点,这样的课程显然更加鲜活生动,更易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唯有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各个环节,深化改革,加大创新,激发思政教育的旺盛生命力,才能服务广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引领青年学子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