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希望寄托在青年

时间:2020-11-17     来源: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11月17日、星期二)

今天是国际大学生节。早在1957年的今天,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大学的礼堂里,面对数千中国留苏学生说出了那段经典语录:“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段话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成为了青春之歌的最强音,值此大学生节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寄语: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大学生也寄予厚望,他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广大青年要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因此,当代大学生理应不负领袖之重托,勇于肩负起历史重任,书于无愧于时代的精采篇章,成为新一代中国的脊梁。

但是愿望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当代大学的肩膀似乎稚嫩了些,似乎又缺乏一些使命感,这就更需要大学生认真反思,缩短差距,不辱使命,毋忘责任,奋起直追。现在青年人更多地被用在一些“小鲜肉”身上,对此,我可以理解但不敢苟同。我心中的青年绝不是花哨的外表、时髦的着装、故作冷酷的姿态,它应该是一种综合气质,是对知识的敬畏心、对未知的好奇心、对事业的进取心;是积极的探索欲、正向的世界观、旺盛的生命力;是无惧失败的勇往无前,百折后的不忘初心;是心怀坦荡,赤诚宽广的心身面貌;是不染世尘、充满朝气,奋发向上,在奋斗中搏击的新一代。

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说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侠客、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源。在我看来,他所说的少年人,也可以包括大学生,有精神气的大学生才能如朝阳、如乳虎、如侠客。这种精神也好,气质也罢,更多与青春相关。但现实中由于优越的生活条件,细察一下不难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虽然正值青春年少,但呈现出的不乏有非乳虎似的一种老态。

有一些大学生“早衰”,在重重现实压力之下,逐渐丧失了斗志,欲望缩减,行动迟缓。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丢失了天真和勇气,不敢尝试新鲜事物,害怕自己无法驾驭。他们不再奋勇追求,而是进入了“有更好,没有也可以”的无所谓状态。他们逃避选择,担心选择带来的未知,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找不到动力,充满着颓废气,还美其名曰“佛系”。

有一些大学生则“早熟”,自动“进化”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何“精致”呢?用北大教授钱理群的话说,就是“有很高的智商,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很懂得配合、表演及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直接驱动力。网上之前都在说“油腻”,我觉得这种过分“精致”的人,散发出的恰恰就是“油腻”。

我认为,无论是佛系,还是油腻,都让人看起来有点腐朽气,少了那么一点青春气。一个人无论生活、工作、恋爱,若是少了这种精神气,人生恐怕要失色不少。纵观古今中外,凡有大事业大成就者,都莫不有着浓烈的青春气。惟其如此,才能开拓进取,才能甘苦自适,才能坚守于万难忍受的困境,才能笑傲残酷无常的人生,才能担负起历史的重任。

梁启超先生还说道:“故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梁先生所谓的少年和责任,正是我们当下青年群体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这个时代太快了,什么都快,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奋发进取,这激流之中自有我们每个人的位置。当所有人不再盲信所谓的世俗和阶层,而是相信自强与创造;不再被动地继承与接收,而是主动地去甄别和选择;不再在无力的想象中企盼成功,而是在奋斗的拼搏中去追求幸福,实现梦想,那时,我们才能自豪地说:今日之我们,是青春之我们;今日之中国,是希望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