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足迹(三)

面向新时代,以“山西特色文化”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推进山西省公共文化产业健康均衡发展

时间:2018-01-04     阅读:0

面向新时代,以山西特色文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为抓手,推进山西省公共文化产业健康均衡发展

2018年1月4日)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面向新时代,我们应当将社会利益同文化发展相结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下为公共文化产业的发展寻求一条更好的道路。接下来,我院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一、从不同领域推出独具山西特色的文化精品

山西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现、历史传说考证,还是从其独特性、密集性、关联性综合分析,山西省都存在大量的远古信息和极为丰富的根祖文化源。全省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五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六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位居中国之最,共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如工艺美术品有平遥漆器、宇达青铜器、广灵剪纸等。还有如话剧《立秋》《于成龙》舞剧《一把酸枣》等舞台剧精品。

我省应当就不同类别的文化产业推出相应的文化精品,使其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根据地方特色与知名度,提高制作水平,精化创作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每个领域都出精品,各个精品都独具山西特色,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了解山西文化,让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域扩大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二、以“保障底线”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以“保障底线”的思维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开展工作——

1.从服务内容方面:各城乡以社区、乡镇为单位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的“听读写”活动方式来积极引导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以及科普、健身等内容,要不折不扣地维护好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2.从城乡差别方面:按照城乡常住人口发展和分布,统筹均衡发展,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和文化资源合理流动,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机制常态化。从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重点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帮扶力度。

3.从行政层级方面:健全公益文化单位经常性送文化下基层制度。各级政府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面向基层倾斜配送,实现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达标,补缺和完善乡镇综合性文化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障服务接续的基础上,集合建设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4.从社会人群方面:要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注重群体均等,积极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公益性文化培训服务、演展和科普活动,着力保障这些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建立新型媒体集团,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产业融合发展的势头强劲,自身的发展早已不是孤立的事情,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产业下兴起的新媒体产业。我省文化产业应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新应用,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我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要按照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规范管理、确保导向的要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打出“组合拳”,建立相应激励机制,形成精准帮扶的新局面

现阶段,公共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山西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运行和监管的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创造条件。

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文化产业的激励工作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制定和实施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二是进一步增加激励和奖励的数量和范围。三是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激励的力度。四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但又应有重要作用的门类给予特殊的扶持性激励政策。五是根据各种单位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功能进行科学分类和区别对待,建立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实现规范的公司化经营模式,使公共文化产业可以自主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圈,使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能够做到强强联手、以强带弱、精准帮扶,真正实现公共文化产业的健康均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我省应当谨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提出的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指示,结合自身经济特点,深化文化产业供给改革,转变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树立“文化自信”,以加快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