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的足迹(三)

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

时间:2018-09-10     阅读:0

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

——在第34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9月10日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阳。又是一个金黄的收获季节,忙碌一天的同仁们欣喜地迎来了属于我们教师自己的节日——第34个教师节。金秋九月,美好而充实,今天,我们喜悦集会,欢度节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校董会、校务委员会向在各自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全体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向刚刚走入我校热情澎湃、激情昂扬的专家、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春种一粒子,秋收万颗栗。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就在大家休息的两个月假期中,我校在体育运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捷报频传,近日我们还将迎来4000余名新生的到来,可谓喜讯连连。今天,我们又评选出30名“优秀教师”,还评选了“模范干部”“先进工作者”“优秀思政工作者”。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敬业守道、师德高尚、团结务实、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新时代、新气象、新使命、新征程。今天上午,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会上提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今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对新时期的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一定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应用型办学方向不动摇,充分利用应用型的办学优势,充分发挥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要求,以“加强党建工作,狠抓内涵建设,推进产教融合,突出办学特色”为工作指针,今后将着力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升民办院校的党建水平。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学懂弄通、学深学透。继续推进“三基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第二,以“1331”工程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组建好BIM技术应用研究团队,高起点建设好BIM技术重点实验室,打造学科研究平台。积极申报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强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功能。同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做好省级教学成果申报评审工作。第三,全力建设应用型高校联盟,组织好“联盟”高校大学生开展不少于三个学科的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建设共享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通过“一校一品”的示范基地建设,为联盟成员师生提供实训平台,探索应用型高校办学新模式。第四,逐步深化同C9及京津冀高校协同发展,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创新合作办学新领域,从而形成大手拉小手、向同行标兵学习的工作局面。第五,以生为本,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建工、信息、财经、物流、艺术、交通、现代服务等7大专业群;狠抓课程建设,形成省、校、院三级优质课程体系;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中心;建设专业大类综合实训基地,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用高效的专业化多功能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快速提升能力。第六,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协同创新育人机制,实现产教融合的良性循环;主动融入山西省综改试验区的功能需求,积极与潇河园区太原起步区联系,互助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着力打造院校对接的“双百联盟”机制。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绩效评价,形成多元深度合作机制。第七,建设好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围绕中心三个研究方向和两个立项课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应用型院校专业研究团队的积极作用,为全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变发挥智库作用。第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出台岗位管理制度、职务聘任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核心岗位倾斜,向教师岗位倾斜。第九,以合格评估为引领,扎实做好迎评促建工作,要对表对标按照各项指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全面提升内涵建设。

同仁们,当今世界风起云涌,我们需要拨开迷雾、认清形势,要相信我们党和国家,对于中国智慧、中国制造、中国功夫,要有足够的自信力;对于我们的教育也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而对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更要有充分的自信力。三自精神,自信为首、自信为大,只有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才能对未来充满向往、憧憬和发奋努力。当然只有自信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再往前走一步是奋发图强,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用思想和知识来武装头脑,用实际行动来自立、自强,行动是老子,表态是孙子。只有干起来,才无愧于新时代,才无愧于我们的自信力。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破楼兰终不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职员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人人出力、乘势而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幸福和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勇毅而笃行的我们。

为此,我想和全体同仁分享几点希望。

第一,教真育爱。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师要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是浸润式的,需要渗透进人的内心。全体教师要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真正把心回归到教真育爱上。

第二,成人成才。全国著名教师于漪说:“教师的生命是在学生身上延续的,教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实现的。”教学相长,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才是同步发展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自己也就成长起来了。因此,助力每位学子成人成才,每位教师大莫荣焉、义不容辞。全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成人成才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第三,清风守道。清贫、清廉,清风徐来香满园,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辛创业,坚持不懈,坚守师道,这是我们的定海神针。守道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应用型的办学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四,回归梦想。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倾心付出。教育报国一直是我们不变的梦想。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琐碎的工作与我们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平凡意义。希望全体教师在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出心出力,共同探索,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学校衷心殷切希望全体教职工在新的学年,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为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恭祝所有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