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sxyykjxyxcc@163.com

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双语三融四步”党建模式引领教育新风尚

时间:2025-10-22     阅读:0

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背景下,中共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基础教学部总支部第二支部委员会、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深入实施“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成功打造出“双语三融四步”这一独具特色的党建模式。该模式不仅紧扣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政治要求,还充分结合了英语教学的专业属性,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

一、品牌诞生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共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基础教学部总支部第二党支部委员会,作为一个以英语教学为主的基层党组织,深刻认识到传统党建模式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业务工作的提升。

面对这一挑战,支部立足部门英语教学特色与党员成长需求,经过多轮调研研讨与实践探索,创新性地构建了“双语三融四步”党建工作新模式。该模式旨在通过系统化、特色化的党建举措,推动党员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上实现同步提升,为部门教学质量提升与党建品牌打造注入新动能,进一步凸显支部品牌建设的独特性和实效性。

二、品牌内涵解析:“双语三融四步”

“双语三融四步”党建模式,以“双语”为特色载体、以“三融”为核心路径、以“四步”为实施抓手,共同构成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党建工作框架。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党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还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一)双语为桥:传理论,播文化

“双语”不仅是语言工具,更是承载党的理论、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支部通过打造“中文理论+英文解读”的学习素材、开展“双语党课”“双语主题党日”等活动,帮助党员在对比学习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提升用外语阐释党的政策的能力。同时,这一模式还打破了语言壁垒,为后续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党建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基础,让“中国声音”更易被理解、被认同。

·具体实践:该支部精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权威党建文献,组织党员参与重点章节、核心观点的英语翻译实践。过程中,党员们不仅追求语言转换的准确性,更要求结合理论背景与中西文化差异,精准把握“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概念的英文表达逻辑。这一过程既加深了党员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又锤炼了他们的专业翻译能力,形成了“翻译——研讨——优化”的学习闭环,产出了高质量的双语对照材料。

·特色党课:该支部创新开展“双语党课”,由党员轮流担任主讲人,采用“中文阐释核心要义+英文解读实践案例”的模式。例如,在讲解“乡村振兴”时,主讲人先用中文梳理政策内涵与国内实践成果,再用英文对比国际乡村发展经验,引导党员在双语切换中拓宽视野。同时,支部还依托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自制的双语党建手册、短视频等资源,通过“原文诵读+要点问答+分组讨论”的方式,确保党员既能吃透理论精髓,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表达党的主张。

(二)三融破局:党建业务促融合

“三融”即党建与英语教学融合、党建与国际交流融合、党建与文化传播融合,是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的关键抓手。该支部围绕教学、国际交流、文化传播三大核心业务,构建党建与专业深度耦合的闭环体系,让党建工作有“专业味”,业务工作添“红色魂”。

1.课程思政教学融合:支部以《新时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等核心课程为载体,将党建元素转化为可感知、可学习的教学资源,实现“语言学习”与“思想引领”的同频共振。例如,在讲解“议论文写作”时,引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双语版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片段,让学生在分析文本逻辑、积累专业表达的同时,理解中国外交理念。讲授“记叙文阅读”时,选取中国脱贫攻坚中的“驻村书记帮扶故事”双语素材,通过梳理故事脉络、解读人物精神,传递“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学方式创新:支部依托双语素材设计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双语演讲等互动环节。比如,围绕“脱贫攻坚案例”开展“英文辩论赛”,让学生从“政策成效”“民生改善”等角度用英语阐述观点;结合红色文化典故组织“双语角色扮演”,模拟“长征路上的通信兵”“延安时期的文艺工作者”等场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沉浸式感受红色精神,真正让党建元素从“课堂点缀”变为“教学核心”。

2.双语实践活动融合:支部以“英语+红色文化”为核心方向,将党建活动从“会议室”延伸到“社会场景”。例如,与本地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合作,组建“党员双语讲解队”,党员提前梳理景点历史背景、红色故事,用“中文讲解+英文补充”的方式,为外国游客、留学生介绍革命烈士事迹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既锻炼了党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又向国际群体传递了红色文化。此外,支部还在社区开展“双语红色故事会”,针对社区青少年、外籍居民,用通俗的英语讲述“小英雄雨来”“雷锋事迹”等故事,搭配图片、短视频等素材,让红色故事更易被不同群体接受,同时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担当。

3.科研创新与研究融合:支部鼓励教师党员将党建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难点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提升部门科研水平,为双语党建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例如,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党建话语的认知偏差,开展“中国党建术语的英文译介策略研究”,梳理“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核心术语的现有译法,结合西方语境习惯优化表达,提升党建话语的国际接受度。围绕“双语党课的传播效果”,开展“英语专业背景下双语党建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分析党员对双语党建活动的需求与建议,为活动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三)四步为径:强党建促系统规范

“四步”即理论学习夯基础、能力提升强本领、实践转化见成效、总结优化促提升的闭环流程,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系统性与规范性。

这一流程确保了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久久为功。

1. “党学”:筑牢“双语+理论”双基础

支部聚焦党员政治理论与双语能力的同步提升,通过双语文献翻译、特色党课等形式,打破传统学习局限,让理论学习更具专业性与实践性。这一环节为后续的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语言支持。

2. “党研”:聚焦“党建+业务”融合

支部以问题为导向,依托教研场景搭建研讨平台,推动双语党建资源从“理论素材”转化为“教学工具”,切实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通过多场景研讨和案例分享,党支部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方案,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党建”:立足“教学主战场”

支部将“党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以学生为核心受众,通过沉浸式教学和思辨性引导,让党建内涵与文化自信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4. “党践”:搭建“实践练兵场”

支部以活动为纽带,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从课堂延伸到实践,实现党建传播与学生能力提升的双向赋能。例如,通过组织“红色双语演讲比赛”和“英语党建辩论赛”等赛事,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升他们的英语逻辑表达能力;通过开展“双语红色宣讲”和“中国故事英文绘本创作”等活动,拓宽党建文化的传播边界,让中国故事通过更鲜活、更贴近青年的方式传播。

三、品牌实施路径与成效

“双语三融四步”党建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还推动了部门教学质量和党建品牌的显著提升。

(一)“党学”环节: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双语能力

支部通过组织双语文献翻译和特色党课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双语文应用能力。例如,在翻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相关章节时,党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还锤炼了专业翻译能力。特色党课则通过“中文阐释+英文解读”的模式,引导党员在双语切换中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理解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党员的学习形式,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二)“党研”环节:破解应用难题,促进业务融合

支部围绕“双语党建材料如何融入教学”“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结合路径”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度研讨,形成了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方案。例如,针对英语阅读课,党员们共同分析如何选取蕴含红色文化的英文文本,设计教学环节;针对口语课,研讨如何以“双语党建话题”为切入点,设计对话练习和即兴演讲任务。这些研讨成果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提升了课程的思想性和文化性,有效破解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

(三)“党传”环节:实现党建价值的代际传递

支部将“党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通过课堂渗透和思辨引导,让党建内涵与文化自信在课堂中落地生根。例如,在英语写作课上,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成就”为主题,引导学生用英语撰写短文;在跨文化交际课上,引入“中西政党制度对比”等话题,通过双语材料研读和小组辩论,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四)“党践”环节:强化双语传播实效

支部通过组织红色赛事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例如,“红色双语演讲比赛”和“英语党建辩论赛”等赛事激发了学生的表达热情,提升了他们的英语逻辑表达能力;而“双语红色宣讲”和“中国故事英文绘本创作”等活动则拓宽了党建文化的传播边界,让中国故事通过更鲜活、更贴近青年的方式传播。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检验了学生的双语实践成果,还扩大了党建文化的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双语三融四步”党建模式的实施与优化,不断提升品牌建设的成效和影响力。

支部将进一步拓展双语传播实践的领域和形式,如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让“英语桥”更宽广,让“晋韵”的芬芳流得更远、飘得更久。同时,支部还将加强与其他高校英语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双语党建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更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此外,支部还将继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为品牌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总之,“双语三融四步”党建模式是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该模式不仅凸显了支部品牌建设的独特性和实效性,还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未来,支部将继续深化该模式的实施与优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郝凤梅/整理

基础教学部/素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