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sxyykjxyxcc@163.com

窦鑫鑫:以情塑声——我的声乐舞台表现力培养之路

时间:2025-10-12     阅读:0

未标题-1

一、缘起:从舞台到讲台,传承与创新的碰撞

声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传递。记得初登讲台时,我曾遇到学生白雅倩——她的音色清亮如泉,可每当站上舞台,她的眼神却总游离在观众之外。一次课后,她沮丧地说:“老师,我唱的时候,观众好像听不到我的心。”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是啊,声乐若只有“声”而无“情”,便如同精致的空壳,美则美矣,却难动人。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从“唱准音符”到“唱活灵魂”。

二、实践:以声乐为桥,唤醒舞台生命力

在教学中,我尝试将戏剧表演中的“形神之道”融入声乐课堂。记得第一次带学生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时,学生亢雅杰怯生生地问我:“老师,唱歌为什么要学台步和手势?”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他们观看雷佳老师的主演的歌剧《党的女儿》。当雷佳老师扮演的“田玉梅”在牺牲前的一个“回眸凝望”,全场鸦雀无声。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原来,歌声真的能‘看得见’!”看完后学生激动地说:“老师,我懂了!演员的每个动作都在替歌声说话!”

三、深耕:从“形似”到“神似”,让文化浸润歌声

我深知,肢体语言只是表象,真正的舞台表现力必须扎根于对文化的理解。在排演红色歌剧《党的女儿》时,不仅要注重角色的外在动作,更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与信念。我引导学生们了解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剧中人物对党的忠诚与对革命的坚定。此时,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真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英雄。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歌声表达情感,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歌声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收获:舞台上的绽放,教育中的修行

这些年,我与学生互为师友,共同成长。而我自己,也在教育中不断修行。当学生在论文中写道“歌声是身体的延伸”时,当他们在舞台上自信地以“形神合一”征服观众时,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是传授技艺,更是点燃对文化的敬畏与热爱。

五、展望:守正创新,让声乐教育扎根三晋大地

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愿做一座桥,教会学生敬畏舞台、珍视合作;引导他们扎根生活、歌唱人民;以红色歌剧的“信仰之光”,激励他们用歌声传递时代强音。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说:我们手中捧着的不仅是乐谱,更是一盏点亮梦想的明灯。让我们以情塑声、以文化人,在三晋大地上培育更多“心中有情、眼中有光、舞台有魂”的艺术追梦人!

上一篇:郝彩云:账本之外的成长方程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