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洞见民办高校生命线

时间:2025-08-25     阅读:0

兴航周语/总227篇     8月25日/星期一

招生状况事关民办高校生命线。从今年的招生录取结果来看,有优有劣,可以肯定的是多数民办高校不仅报满且分数有所提升,部分高收费民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似乎呈现出冰火冷热两重天,这体现了正常的客观规律。由此也提醒民办高校要审视自我定位,理应重视涉及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今年民办高校生命线工程,从现实看一边是部分民办高校陷入生源困境,缺额数据令人心惊。仅以两广为例,广东23所民办本科中,有14所未招满,总缺额或超过2.5万人;广西本科批第四轮征集志愿甚至取消最低分数线限制。而另一边是多所民办本科生源充足,实现一次性录满。除民办研究型高校外还有中部六省等地多数民办高校实现一次性录满。比如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本、专科招生亦百分百地完成投档录取任务,本科录取总人数创历史新高。同时,生源质量核心指标实现突破性增长,多项数据刷新历史纪录。其中500分以上的优质生源远超去年,可以说,量质齐升,态势喜人。

同在一片天空下,为何冷热如此不同呢?民办高校的领导理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看“冷”的一面,原因主要在于办学优势不突出且收费过高,随着经济下行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不少家庭开始理性看待教育投资回报,经济理性压倒学历偏好;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这种错配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过剩,就业前景不明。再者就是优质公办高校持续扩招,进一步挤压了民办院校的生存空间;再或有的地区过度降分,加剧了家长和考生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质疑,进一步削弱了部分民办高校的招生吸引力。

在民办高校生命线工程出现两重天的背景下,应值得举办者和高管层深思,应该洞见其客观规律调整步调以图未来。在我看来民办高校要想确保生源充足、守住生命线,就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

一是明确办学方向,突出办学优势。定位的依据主要是两条: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学校自身的特色。二者相交之处,就是学校定位的最佳选择。要打破学科门类齐全的惯性思维,在细分领域深度扎根,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真正以就业为导向,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

二是加大办学投入,优化教学条件。一方面要持续改善校园环境,建设现代化教学楼、实验室和学生活动空间,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完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保障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只有真正舍得投入,才能切实增强办学实力、赢得社会认可。

三是聚焦地方产业,调整专业设置。要优化专业结构,淘汰就业率低的传统专业,重点建设与新兴产业对接的应用型专业。必须要明确按需办学的内在要求,必须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入手体现自身价值。

四是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培育人才。放眼全国,已有不少高校通过加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比如,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公牛集团合作成立产业学院——公牛学院,公牛集团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上海杉达学院护理专业与仁济医院合作“仁济班”,多年就业率高达百分百。学生不愁就业,学校又何愁生源呢?

五是注重招生技巧,实施有效方法。在深入分析新高考政策对考生影响的基础上,理应科学合理编制招生专业组,同时将招生宣传前置,如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通过深入地市高招会及生源中学开展咨询、“优秀学子回母校”活动代言、微信及微博推文、抖音及视频号等微视频推广、行业媒体招生政策和专业解读直播、咨询热线在线答疑、线下及云端校园开放日活动等,做到招生宣传全时段服务、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贯通,以此展示办学实力,讲好“专业故事”,解答考生疑惑,赢得百姓口碑。当然,平时的学校品牌建设、生源基地建设也要持续抓好。

洞见民办高校生命线,换个角度看,当前部分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境或许正是转型发展、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的宝贵契机。我始终相信,能够深刻反思自身问题、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办出特色、办出亮点的民办高校,必能在变革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真正赢得生源,赢得竞争,赢得未来!

上一篇:如何翻开大学这本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