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如何看待把握高质量

时间:2023-02-01     来源:     阅读0

兴航周语/第101   1月30日/星期一

众所周知,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山西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转型目标任务的重要时期。当此关键节点,进一步理清、端正对“质量”观的正确认识,提升全民的质量意识,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质量强国,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可谓意义重大。为此兴航周语将聚焦质量问题进行系列研读,旨在共同提升认识和把握质量相关问题。

提到质量一词,我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产品质量,但其实质量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的各行各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规划质量,有生产质量,有工程质量,有管理质量,有教育质量,有服务质量,既是语言文章也有质量,等等。有些质量或许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感受得到好坏、评判得出高低。现实中影响我们的很多不尽如意的看法,其实都离不开质量问题,追根溯源往往在于操作者质量意识的淡薄、质量观念的扭曲,以及对质量问题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此,我认为以下几点理应成为各行各业的质量共识:

一、质量是标准,也是标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凡是经我们参与、创造、提供的东西,无论有形无形,都可以看做是我们的产品。产品出了问题,是质量低标准所致;产品优满足需求,才是质量的高标准。如今,我们仍有很多关键技术、工艺需要突破,必须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优质产品不仅会成为质量标准,也会成为质量标杆,对传播先进质量理念、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升行业质量水平,都将发挥积极作用,历届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皆是如此。

二、质量是规矩,也是底线。关于质量,有显性要求,也有隐形要求。这些都是各行各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规矩和底线。可以说,没有质量,难成方圆。试想,当有的企业每年拿出很多利润来搞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时,个别企业靠偷工减料、假冒仿制也可同台竞争,甚至“成功”。长此以往,将再无企业愿意花精力搞研发、争创新、提质量。这不仅会严重扰乱市场经营秩序,对整个行业也是一个沉重打击,最终受害的必将是全体,而非局部。

三、质量是责任,也是态度。我们知道,很多时候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完全在于机器设备的好坏,而关键在于操作者的责任感,在于我们的工作态度。可以说,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工作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制造产品的人的“质量”。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也是责任感培养的过程。当我们能够把重视质量、追求质量、崇尚质量、关注质量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时刻放在心上时,工作质量或产品质量必将得到显著提升。所以说,质量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

四、质量是立身之本,也是立业之基。可以说,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在社会立足、发展的关键,其优劣决定了产品的销量、销售持久度,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走向。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创新和超越其他品牌。只有坚持以质量为本,把质量问题上升到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层面来认识,坚持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才可能后来居上,基业长青。而那些在产品质量上不愿意投入的企业,必将逐渐举步维艰、最终消失。教育质量又何偿不是这样,只有以质量求生存,提高教学质量,方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国家强。近年来,随着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高质量产品正在成为中国质量的亮丽名片。但对于我们来讲,建设质量强国仍任重道远。提高质量认识,尊重质量规律,提升质量标准,仍是当前我们每个人需要在思想和理论层面解决的观念障碍和切实问题。意识先行,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