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高校要以学生为中心

时间:2022-04-25     来源:     阅读0

兴航周语/第61篇
       4月25日/星期一


       高校以人为本,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简言之,就是说高校的一切出发点都要以学生为本,高等教育的所有变革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如果把一所高校比作苍茫大海航行中的巨轮,党的教育方针是灯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则是指南针,如此才不容易迷失方向。那么高校如何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如何因材施教,提出几点看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为工作指南。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即是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成才需求,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特点来实施,开设专业和课程要从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需求来确定,育人要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考虑,日常行为要从教会做人、学会做事来引导学生。总之: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落实在高校育人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的真谛。

       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不仅要掌握教学技法,不仅要备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来实教,这就是通常讲的因材施教。其明显的特征就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搞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得重视和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就得要提高教学质量,采用互动式、协作式、讨论式授课。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示范者、督导者,最大程度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本领。

      三、落实“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高校教师要领会教育圣人孔子先生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少教师往往重视成绩优秀、性格开朗、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而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各方面素质普通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有教无类”的课堂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教师要努力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特别是学习上进步慢或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同等关爱,都能够得到不断完善与提高,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是实现有教无类的基本要求。

      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根本目的是促使不同素质、特长的学生扬长补短、各得其所。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途径是重视每个学生的成才成长,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适当、充分的开发。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同,我们的教学将无功而返。艺术家用精雕细刻使不同材料的特质和优势得以充分展现,作为教师也应激励学生,使他们尽可能地释放各自的潜能,展示多样才华。而非用标准化一刀切地评价他们,抹杀其个性,限制其发展。教师在自己承担的每一门课程中都应鼓励学生各尽其力、各展其才、各显所能,相信未来他们必将会在不同领域崭露头角、各自出彩。
      四、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倾听学生声音有多种方式,比如开展学生评教。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直接对象,是教师教学好坏的直接感受者,无疑最有发言权。通过学生评教,可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好地反映出来,以帮助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此外,平时还应积极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或随机交流,了解学生对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感受和评价,以及对职能部门服务情况、教学条件设施情况、校园文化活动情况等的意见与建议,做好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可逐步形成长效机制、良性循环。
      五、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学生其他诸如道德、审美、艺术、文体、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极容易导致学生发展的片面与趋同。只看考试成绩,不注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是有问题的教育。全面发展是最优质的教育,同时要考虑学生的终身教育。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每个人的知识储备都必须不断更新,终身学习能力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因而,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兼顾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理应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价值目标和追求。不只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者、示范者、合作者与引路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
      实践证明,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才能真正为学生赋能,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与热爱,高校才能办出特色,才能高质量发展,才能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有高校工作者需要用一生去践行的誓言。任重道远,愿与同仁砥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