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周语

做人不可不孝

时间:2020-07-08     来源:     阅读0

兴航晨语一一

(7月8日、星期三)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道义。从古至今,人生八德讲得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道放在第一位。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如人失去了本质,失去了人性,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

孝与悌往往合在一起使用,因为它是汉语的一个词汇,孝,指对父母大人还报的爱;悌,指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因此,孝悌都是讲的同样的意思,同样作为孝文化的内容。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可有可无,不是教条之说,是培养仁爱意识,是一种社会道德风尚,是塑造人性之光辉所系。

孝悌文化首先从“养亲”说起,从字面意义上完全可以理解,即赡养父母。《吕氏春秋・孝行》中这样说:“民之本教日孝,其养。”这里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人的根本教育应该是教会其懂得孝,他所体现出的孝的行为,躬身而行的事情可称为“养”,即养亲。在古代,孝文化,可谓是中过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了。至今影响深远的“二十四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等等。无不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但在当代,不孝之人不孝之事屡屡发生,还些人,忘记了根,失去了人性,丢掉了中国传统孝道,不仅有违人伦,同时也触犯了法律。5月7日以来,一则陕西男子活埋高龄瘫痪母亲的事件持续引发关注,让人十分气愤。活埋79岁亲生母亲,令人震惊且愤怒,无法想象现代社会居然会发生如此野蛮的行径。其中,“活埋”一词尤为令人揪心,究竟怎样的人才能狠心到如此程度?毫无疑问,这已经越过了人伦底线,翻尽成语词库或许也只能找到“丧尽天良”一个词来形容。所谓天良,便是良心,活埋母亲,良心岂能安稳?

事实上,赡养老人不只是道德上的责任,也是法律上的义务。更何况,该男子活埋母亲的行为已经超越了是否赡养的界限,直接触犯了刑法,涉嫌故意杀人罪。在这场风波中,所幸的是目前被活埋的老人获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也已经能与外界沟通交流。但在风波过后,是否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是否应该发人深思呢?百善孝为先,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无论在尤重“孝道”的古代,还是在当下,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应是互爱互敬的。“活埋母亲”完全不顾伦理道德,可谓灭绝人性。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孝道意识淡化 ,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些人失去了对人生价值观念的遵循,对传统道德的遵守,代际之间孝道意识的淡化,“家有一老”并未“如有一宝”,反而被一些后代视为累赘。对此,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要提高道德修养。在学校对孩子开展道德教育,加强孝老爱亲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孝道意识,让孝道的道德观念深入人心。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方式,利用一些优秀的节目以及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全社会宣传赡养老人的义务与责任。此外,加大对群众的普法力度,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对老人赡养不仅仅是道德领域的事情,更是法律的强制要求。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倒逼人民群众提高道德意识。

自古以来,“孝”这个字,好写,却很难做到。中国长久以来讲究的就是孝为先。这是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都不变的传统的美德,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每位父母辛辛苦苦的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无疑是最辛苦的,父母教你穿衣,教你识字,把最好的都留给自己的孩子。正是因为这点,我们中国人是特别注重孝道的。乌鸦都知道反哺,何况是人类,是拥有高等意识的人呢?这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宝贵财富,我们要继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将优秀的孝悌文化写在每个人的骨子里,并不折不扣地奉行光大,让人间充满爱,让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