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左权非遗 共探音舞传承 | 音乐学院专业采风之旅圆满落幕
为深度探寻三晋大地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崭新路径,5月23日至24日,我校音乐学院院长赵林春、副院长乔宇、院长助理张甜、教学科长张艳萍、声乐教研室主任郭日斌、器乐教研室主任郭亚昊、舞蹈教研室主任刘凯君,携手部分专业教师,带领2022级与2024级(专升本)音乐表演、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踏上了一场为期两日的左权采风之旅。
非遗课堂:邂逅大师,匠心传承技艺
师生们首先抵达左权县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左权,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开花调”“左权小花戏”的摇篮。
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们沉浸在左权民歌的悠扬旋律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桃花红杏花白》《打酸枣》《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土地还家》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曲目。授课老师以精湛的技艺逐句示范咬字与行腔的精妙之处,同时娓娓道来每首民歌背后那丰富多彩的民俗故事。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左权人民的生活场景之中,深刻领悟到“歌声里藏着左权人民的生活智慧”,那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岁月变迁。
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则在民间艺人的耐心指导下,全身心投入到小花戏的学习中。他们仔细观察每一个舞蹈动作,从一举手、一投足间去捕捉那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旋转、每一次跳跃,都饱含着他们对艺术的敬畏与热爱。他们反复练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细节,力求精准掌握动作要领,将小花戏的艺术精髓完美地融入自己的舞蹈表演之中,让每一个舞步都绽放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人曹彦明、石先明等大师亲临现场,从民俗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左权开花调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他们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毫无保留地分享演唱技巧和表演心得,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仿佛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深处的神秘之门。
红色之旅:铭记红色历史,汲取奋进力量
返程途中,师生参观了位于左权县麻田镇的八路军总部旧址和位于桐峪镇的桐峪1941 博物馆。学生们通过参观学习,系统了解革命历史的发展脉络,深切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进一步坚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仅深入触摸了革命历史的厚重肌理,更通过将历史背景与民歌歌词内容相结合,对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民众情感形成了较为直观的认识,让静态的历史知识在生动的左权民歌中得以鲜活呈现。
展望未来:传承经典,创新发展
此次采风实习作为音乐学院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优质平台。学生们在专业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意识也得到了极大增强。他们走出书本的局限,深入现实生活,在亲身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为未来的艺术创作与表演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他们会将此次采风的所学所感融入其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更璀璨的光芒,并积极探索其创新发展路径。
音乐学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