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

投稿邮箱:sxyykjxyxcc@163.com

汇聚三晋非遗匠师,优才聚能科院传承 |“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开启我校非遗传承新篇

时间:2025-05-17     阅读:0

为赓续中华文脉,深化非遗教育在校园的生根发展,5月16日上午,在我校喜迎建校34周年的喜庆时刻,由人事处主办的“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盛大启幕。这一场文化盛宴,为校庆增添了别样的厚重与光彩,成为校庆系列活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盛邀22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亲临校园,他们皆是匠心独运的守艺者,携千年技艺精髓,与我校师生共话文化传承,以薪火相传之志筑梦育人,携手擘画非遗保护与创新的华彩篇章。活动还邀请了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巡视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长、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荣钢,太原市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段惠飞。我校校长宋兴航,执行校长张建平,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原美荣,副校长贺有、韩如成,党委副书记武定远,校长助理宋煜带领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热情迎接并参加座谈。

11

座谈会上,主持人张建平校长对各位非遗大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议程。本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们的非遗文化,用新思维、新方法,让非遗“活”起来,也火起来,让非遗不仅仅被保护,更要被继承、被发展、被再次创造,焕发活力。同时,为科院学子们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培养更多具有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会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宣传片,对学校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以及非遗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随后,非遗项目精彩视频的播放,更是让在场嘉宾近距离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12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巡视员、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理事长李荣钢发表了致辞。他对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办学34年来取得的各项成绩以及在非遗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国尤其是山西的非遗文化的现状,强调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就非遗文化为什么进校园、怎样进校园,李荣钢理事长从国家战略高度、时代发展需求、文化传承、科学创新、宣传营销、技术变现等进行全面讲解。他真诚希望我校能够将非遗进校园常态化,让非遗能够进校、进课程、进教材、进工作室,让非遗文化传承与学校高质量发展互惠互利,共同助力山西乃至全国的非遗事业发展壮大。

13

校长宋兴航表示,科院经过34年的累积发展,如今在办学规模、校区建设、师资力量、二级学院设立、学科布置、专业建设、课程安排等软硬件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和到位,这为下一步非遗进校区落地实施奠定了基础。他重点向在座非遗大师们介绍了科院的三个艺术学院以及专业设置,介绍我校已经在美术学院成立的两个非遗工作室,宋校长郑重表示,学校渴望各位非遗大师走进科院这片希望的沃土,在科院发光发热,与各位非遗大师深度合作,计划开设非遗特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大师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同时,将建立更多非遗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传承技艺的机会。他坚信,通过双方的携手努力,定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窗户,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共同谱写非遗保护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大家的热烈的掌声和共同见证下,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董事长、校长宋兴航为李荣钢、段惠飞等嘉宾颁发了非遗传承人优才工程特邀顾问证书,并为苏永军、王银凤等22位非遗传承人颁发了首批入库专家证书。这些证书的颁发,不仅是对非遗传承人杰出贡献的表彰,更是对他们未来在非遗传承领域继续发挥引领作用的期待。

14

在这过程中,县级民歌非遗传承人高昆峰、崔瑞宁夫妇现场即兴演唱民歌《亲疙瘩下河洗衣裳》赢得了阵阵喝彩,国家级心意拳非遗传承人穆金桥则向学校无偿捐赠了他本人的书籍等重要资料,表达了这些非遗大师想要走进、加入科院,与科院师生共同传承、发展、再创造非遗文化的热情与诚意。

15

座谈会后,非遗文化传承大师们在校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美术学院以“厚积薄发 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建校34周年美术作品展,重点对书画展区、视觉传达设计展区、数字媒体艺术展区的600余件作品进行实地考察。师生们独具艺术匠心、科技创新、文化探索的作品吸引非遗文化传承大师们纷纷驻足欣赏,他们与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就文化与非遗传承、产品变现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16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还在勤政楼设置了背景打卡装置,在艺术礼堂有非遗市集等。在建校34周年校庆这一特殊时刻,“非遗传人进校园”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为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洗礼,让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更丰富了校庆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学校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未来,科院将与非遗大师们携手共进,在非遗传承与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科院力量。


郝凤梅/报道

马瑞、王云峰/摄影